同而不同,不同而同

关注了许久,最终还是决定再写点什么。

怪奇物语的导演们谈及儿童电影时曾说过,曾经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史蒂芬·金和斯皮尔伯格,因为他们常常将里面的儿童角色置于可能造成心理创伤的情景之下。当然虚构的故事中不会有现实的孩子受到伤害,我们可以放心地接受一下“刺激”,感受一下作者脑中不一样的世界。但如果银幕的另一边不是虚构的世界呢?当摄像头记录的不再是为虚构世界添砖加瓦的景色,而是难以想象却又与身处宇宙一处的真实世界,我们还能够若无其事地坐在银幕前,观赏别人的生活吗?

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。当字面意义上地子弹在耳边划过出现于孩子们的训练中时,确实带来了真实记录所具有的震撼,但这震撼的意义又是什么呢,了解战争的残酷吗,但那似乎又离我们很遥远,现状也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。于是影片所带来的,好像又与那些架空作品不无不同——在繁忙中短暂抽离熟悉的环境,只是这一次是世界的另一端。所以我是不是只是在某个无聊的周末用别人的苦难来娱乐自己呢?

不过,我也依旧相信“关注”拥有独着特的力量,于是闲来为本片制作了简单的字幕,但我依旧想要了解本片所带给和平世界观众的真正意义。

在电影的官网中,导演Talal Derki写下了这样的话:

我想要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心理和情绪,了解是什么让人们变得极端,以及是什么驱使他们在伊斯兰教法的严格规则下生活。 平常的媒体中,战争经常被描绘成战棋游戏,伊斯兰教被标记为邪恶一方,而那些有关战争的照片,则让我们感觉到那是一个虚幻的平行世界。但在《父子之间》中,我想让主角和观众之间建立直接的关系,我想带着我的观众一起旅行,并让观众通过我的相机与他们沟通。

所以比起那些令人痛心的表象,它们之后的某些东西,又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?

本片的评论很多中,都有提到孩子们对小鸟的残忍,抑或是之后对动物的屠宰祭祀,并把将它们作为极端宗教恐怖的注解。但实际上,与那些父子之间亲密温馨的互动一样,孩童的无意识残忍可能也只是人类共有的一些特性(例如刘慈欣用淹蚂蚁的例子衍生出了《超新星纪元》的南极大战),并不一定是极端宗教造成的果。相反因为环境而无法纠正这种恶则更为恐怖,至于屠宰也是同样的道理,因为背景的不同,而让别处可能寻常的行为而有了不同的解读。

当然宗教可能是部分原因所在。虽然大家都是注重亲情的人类,但真主的战士们则绝不会认同他们是邪恶的一方。正义又由谁来定义呢?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在保家卫国,是在传播福音,那是他们坚信的正义。

但另一方面,宗教只是一个聚合的符号,就其本身而言可能并无过多意义,甚至那片土地上也曾经满是温和派的教徒。真正可怕的是人们短时间的快速转变。依靠不断口号、宣讲轰炸来强化人们的信仰,从孩子开始加强控制。其实有些事情好像没有什么不同,而仇恨的种子又只是种在了战争地带人们的心中吗?极端化可能会来得如此迅速,和我们相同的人们又可以变得和我们如此不同,那么我们自己又会不会走上同样的道路呢?这可能是生活在和平世界的人们,更应该通过本片了解和警惕的东西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