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鬼太郎诞生:咯咯咯之谜》BD豪华版访谈

音乐·川井宪次

我认为半音阶拇指琴的音色非常契合咯咯郎所具备的温柔与悲伤。

——请谈谈您第一次完整观看完成版电影时的感受。

动画制作中,本篇的制作和音乐制作是同时进行的。作为作曲参考的影像资料,通常是尚未上色的制作中画面。所以,当我第一次看到完成版时,真的非常惊讶:“原来可以这么美!”而且还发现了很多之前未注意到的细节,比如“原来那个场景是这样呈现的”。我尤其喜欢咯咯郎和水木在墓地喝酒的场景。虽然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咯咯郎和水木的故事,但我觉得咯咯郎深爱妻子的那份感情特别动人,看得我也很受触动。

——这次的作曲大约花了多长时间?

2023年8月底,我和古贺豪导演及动画团队进行了音乐需求的讨论会,并在10月初完成了录音,因此作曲大约花了一个月时间。在需求讨论会上,古贺导演提到:“首先希望您能为咯咯郎和水木喝酒的场景创作一首曲子。”我按照他的要求作了曲,导演非常喜欢这首曲子,并提议以此为基调进行扩展。这让我非常受益,因为核心确定后,整体的结构和方向也随之明朗了。接下来的曲子,我基本上是按照电影的顺序从头开始逐一创作的。

——关于音乐方向,古贺导演是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?

导演希望“能有一种复古感”。他说:“故事以昭和时代为背景,希望选用能体现那个氛围的乐器。”最初讨论过使用班多钮(德国发明的一种手风琴,常用于阿根廷探戈),但我觉得需要更紧张、更扣人心弦的音色。于是,我决定使用之前在宫城县一家创意卡林巴工坊定制的半音阶拇指琴(拇指琴是一种非洲民族乐器,通过用手指拨动排列在箱体上的金属棒演奏;半音阶拇指琴有更多金属棒,能演奏黑键音)。这种乐器的音色虽然与八音盒相似,但带有一种复古的温暖感和微妙的粗糙感,非常契合咯咯郎所具备的温柔与悲伤。确定使用拇指琴后,我以它为核心,设计了能突出其音色的编曲和管弦乐配置。

定制半音阶拇指琴 制作:创意马林巴工坊(創作カリンバ工房)

——有没有为水木或龙贺家设计专属的乐器?

没有。我个人认为,这部作品的主线是咯咯郎和鬼太郎的故事,所以不想让水木或龙贺家的音乐太过突出。如果全是特别的乐器反而会削弱整体的个性。因此,水木和沙代的曲子都采用钢琴演奏。不过,在龙贺家首次聚集的场景配乐《龙贺一族》中,我使用了非洲传统打击乐器。这一选择的主要原因是音质,其次是希望传递一种乡土气息和略带异域宗教感的氛围。

——在作曲时,您是否从配音的表演中获得了灵感?

当然有。特别是咯咯郎这个角色,关俊彦先生用一种平静的语调讲述恐怖的事情,这种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我希望音乐也能延续这种氛围,而不是通过旋律直接煽情,而是保持一种平淡的基调。从这个角度看,拇指琴的特点——弹奏后无法添加颤音或装饰音——和关先生的表演风格非常契合。

——本作尤其在序盘,有许多只有音效和台词、没有配乐的场景,因此当音乐出现时显得格外有冲击力。这种配乐方式是古贺导演的想法吗?

是的。我基本上不会主动提议音乐的使用方式。开头只有音效和台词的处理,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“日本电影的配音方式”。后来我了解到,古贺导演希望通过减少音乐的使用,给音乐登场时留出足够的空间,让它的效果最大化。我也很喜欢这样的处理,非常认同。

不过,有一次我主动提议了一个音乐点。我觉得某个场景有音乐会更好,于是创作了一首剧本中没有列入计划的曲子交给导演,并表示“用或不用都可以”。结果在完成的影片中,这首曲子被用上了,让我非常惊喜。

——您提到的那段音乐是用于哪个场景的?

是展望台上咯咯郎与狂骨战斗的动作场景。这段音乐更像是效果音,用的是大提琴发出刺耳的“吱嘎”声,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曲子”。如果在这种场景中使用“标准曲调”的音乐,我觉得会让氛围变得不够真实。我猜古贺导演最初可能也是这么认为,所以没有计划配乐。但效果音像“点”,而音乐更像“线”,我觉得用“线”填充这个场景会更好,所以提出了这个建议。

——血樱树前咯咯郎与狂骨战斗时的音乐十分震撼,但同样是动作场景,展望台的场景却有着不同的意义,是吗?

是的,完全不同。像展望台那种恐怖、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,不适合用“完整的曲子”来处理。而血樱树前的战斗场景是“加油啊,咯咯郎”的气氛,我希望突出咯咯郎的帅气和英勇,所以选择了更有力量感的音乐来表现。

——在本作的音乐中,有没有特别难产的曲目?

最难的一首是《咯咯咯的鬼太郎 -警告-》。鬼太郎的登场画面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氛围,而原版《咯咯咯的鬼太郎》的主题曲显得有些不太搭配。原曲自带的那种欢快感让我绞尽脑汁如何去处理,尤其是“ゲッゲッゲゲのゲー♪”这一旋律,‘ゲー’落在半音低的位置,因此可用的音域非常有限,这让我费了不少脑筋。另外一首是《咯啦咯啦的歌(カランコロンのうた) -鬼太郎诞生-》。从一开始就决定要在片尾使用《咯啦咯啦的歌》,但如果完全沿用原曲,跳跃的节奏会和本作片尾的氛围不符。因此,我让音色更贴合整体气氛,并将水木和咯咯郎的主题旋律融入其中。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,也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。顺便一提,我之前提到在本作中使用了半音阶拇指琴,实际上还有另一个特制乐器。它是一种弦乐器,用碳素材质制成的琴身,弦线则是三味线的,这种乐器在《咯咯咯的鬼太郎 -警告-》和《咯啦咯啦的歌 -鬼太郎的诞生-》中用来演奏旋律。

琴身为碳纤维材质的原创特制乐器

——那件乐器叫什么名字呢?

这是一个原创的乐器,所以并没有正式的名字。很久以前,我在动画《攻壳机动队》中也用过类似的乐器,但当时的琴身是用尤克里里制作的,因此音色带有些尤克里里的感觉。这次我希望使用一种不会产生共鸣的琴身,于是请石川县的一位熟人从零开始用碳纤维制作。虽然使用了不会产生共鸣的琴弦,但这种带有杂质的音色反而很有趣,发出的“嗡——”声正是这种乐器的独特音色。

——可以分享一下录音时的趣事吗?

拇指琴的演奏是我自己完成的,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用它弹奏旋律,而且这也是一件新乐器,所以录音时专门请了制作这件乐器的宫城县工坊的老师到场,边录边进行微调。这位老师非常严谨,这让我印象深刻。管弦乐的编制也略有不同:包括两名弦乐手、四名圆号手,以及钢琴、合唱和篠笛,整体与传统的管弦乐团编制有所区别。让我记忆犹新的是,参与的音乐家们都非常高兴能参与《咯咯咯的鬼太郎》的制作,感到十分荣幸。此外,有一件发生在电影上映后的趣事:一位圆号手在大阪的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,结果误入了一场应援放映会。“原本以为是普通放映,但观众突然大声为角色应援,吓了一跳”,很有趣(笑)。

——在回看影片时,从音乐的角度,您希望观众特别注意哪些场景?

是水木和鼠男追逐咯咯郎,前往孤岛的那一段。水木很焦急,而鼠男则滑稽地登场,把水木也拉入了搞笑的节奏中。但当船开始航行时,气氛瞬间被转变为严肃。这种从鼠男的滑稽氛围过渡到严肃情感的过程,希望观众能够留意,尤其是在音乐上如何处理这种转变。如果能注意到这些细节,我会非常高兴。

——2024年8月和11月举办了本作的电影音乐会。当听说决定举办时,您的感受如何?

坦率地说,我的第一反应是“真的吗!?”(笑)。但既然观众期待,我当然希望能回馈这种期待。我提出希望尽量与参与录音的原班成员一起演出,这个愿望得到了采纳。为了演奏拇指琴,我们还特意请创意马林巴工坊老师从宫城过来。这篇采访是在音乐会开幕前进行的,我希望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能让观众感到满意和享受。

——非常感谢。最后,请对购买这套影碟的粉丝说几句吧。

除了“真的非常感谢”之外,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(笑)。这部作品,每次观看都会有新的发现,希望大家能够反复观看,细细品味。

川井宪次 简介

作曲家、编曲家。主要参与作品包括动画《GHOST IN THE SHELL/攻壳机动队》、《机动警察》,以及大河剧《花燃》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