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鬼太郎诞生:咯咯咯之谜》BD豪华版访谈

感谢Ronny@U2的扫图,Translated by ChatGPT

导演·古贺豪

这种从妖怪视角看待事物的独特魅力,正是水木作品的一大特色。

——初代制片人永富大地先生在2021年5月14日召集了编剧吉野弘幸先生和古贺导演进行首次会面。之后,似乎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召开剧本讨论会议。

最初已经确定的有三点:这部作品将面向成年观众;作品中会出现水木和鬼太郎过去模样的父亲;标题是《鬼太郎诞生:咯咯咯之谜》。至于故事内容,则是从完全白纸的状态开始构思的。然而,试图打造一部“面向成年观众”的《咯咯咯的鬼太郎》,当真正开始思考时却意外地发现非常困难。即便将恐怖感提升到极致,但只要鬼太郎一出现,就会让恐怖感消散。由于鬼太郎的外形是少年,也很难让他去做过于血腥暴力的事情。在这种情况下,永富先生提到自己印象中最恐怖的电影是《八墓村》(1977年上映,导演野村芳太郎),这成为了一条重要的线索。这部电影带有其他金田一系列作品所没有的神秘学风格,从中我们找到了灵感。于是,设定了以一个因袭传统浓厚的村落为舞台的悬疑故事框架。

——据说最初曾有过一个构想,是以100年的时间跨度来描绘这个故事。

对我来说,电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。而且我本身对日本近代史很感兴趣,所以想着能否将那段历史融入故事,并与妖怪的元素结合起来。后来,我把自己的演出笔记手写整理了一份,并复印分发。在笔记中,我明确表达了一个想法:“大多数电视动画更多是‘说明’,而不是‘演出’。但在这部作品中,我想做到真正的‘表达’,而非‘说明’。”比如,不是通过角色的表情直接说明“悲伤”,而是通过远景的情景画面来传递这种情感。这是我们希望实现的一种表现手法。

接着,我们从确立故事的整体框架开始着手。一开始的设想是,让聪明干练的“咯咯郎”和活泼好动的水木搭档,展开一系列妖怪侦探故事。然而,他们之间的关系却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。

——最终通过将咯咯郎和水木的性格以及力量关系颠倒,确立了如今角色的方向性。

关键的转折点是在8月份,谷田部透湖加入了剧本讨论。谷田部在会议上不断地画出创意草图。例如,当我和吉野的意见分歧时,比如一个说“应该是A”,另一个说“不是,应该是B”,这时谷田部会迅速画出一个草图,“比如说A的话就是这样”。看到草图后,我们通常都会觉得,“啊,这个不错,那就用这个吧。”绘画的说服力真的非常强大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确立了两人性格的颠倒设定,还提出了修改父亲眼睛设计的建议。

——据说古贺导演在影片中融入了对自己喜爱的日本电影的致敬,具体做了哪些设计呢?

昭和30年代为中心的黄金时代日本电影,不仅导演出色,摄影师的表现也非常了不起。其中让我特别想模仿的,是小津安二郎导演的作品。比如,日本家屋的空间分隔,与西方建筑不同,有一种暧昧的特点,通过屏风或敞开的拉门进行分隔,能创造出非常具有电影感的布局。我希望在自己制作的电影中,也能融入这种氛围感的表现手法。

——吉野先生的剧本最终稿是在2022年4月2日完成的,那么古贺导演的分镜创作是从那之后开始的吗?

是的。从初次会面到剧本完成,我们用了大约一年,而分镜绘制又花了一年时间,最终于2023年6月完成。我先以大略的形式画出整个故事的分镜图,用普通的纸张粗略描绘整体构思,大略版在2022年秋天前后就完成了。然而,我是那种会在分镜细化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调整的类型,因此现在回头看,大略版和最终版已经有很大的不同。

——接下来是关于分镜制作的一些具体问题。水木从东京出发,抵达哭仓村后度过的七天,是否有明确的日期设定呢?

剧中的时间设定是昭和30年7月。根据剧情推算,村子崩溃的那天是满月(7月26日),因此水木的出发日期可以推算为7月16日。让我惊讶的是,有粉丝对水木所乘列车的时刻表和下车的车站进行了详细考证。但实际上,我们并没有为列车或目的地做如此精细的设定。这种细节上的考证很有趣,但由于制作时间和成本的限制,我们实在没有余力去深入描绘这些细节(汗)。

——水木穿过哭仓隧道后,进入村子的情景非常美丽又带有不祥的氛围,可以说是本作的一大亮点。

确实如此。在分镜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:水木穿过隧道时,身后传来越来越近的木屐声。他回头看,却什么都没有。同时,在影片的开头,鬼太郎穿过同一隧道时也伴随着木屐的声音。水木听到的,是不是足音先生呢?或者是他在列车上遇到的“咯咯郎”?又或者是其他东西?我们特别设置了这样一种模糊的、不确定的氛围。

——剧本中长子的名字是“一臣”,但在最终影像中变成了“时麿”。

是在分镜阶段改的。因为“一臣”(Kazuo-mi)和“克典”(Katsunori)母音相同,在台词中听起来很相似。既然要改名字,我就想着干脆通过名字中是否带有“时”字来区分角色的立场。

——水木在村子里过夜的第一晚,剧本中有一场鬼太郎母亲灵魂出现,向水木暗示腹中孩子存在的戏,但在最终影像中被删掉了。

这是出于技术上的考量。鬼太郎母亲灵魂的场景其实已经做好了,但在编集时被删掉了。一个是眼前发生的猎奇杀人事件,一个是眼前出现幽灵,哪个更令人感到恐怖?如果水木刚见到母亲的灵魂,之后“时麿”的事件可能会显得冲击力不足。基于这种平衡的判断,才决定舍弃母亲灵魂的场景。

——第二晚,新增了逃跑的尸人被裏鬼道杀害的情节,这在剧本中并没有。

这也是出于技术上的考量。后半部分工厂场景中会出现大量尸人,这种强烈的角色需要前期的铺垫。因此,我们加入了提前稍微展示尸人的场景,作为一种预告。

——鬼太郎母亲的职业,以及屋顶游乐场的约会场景是古贺导演的创意吗?

是的。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经常出现女打字员的形象,这给了我灵感。至于屋顶游乐场,具体场地没有明确设定,但资料中保存最丰富的是浅草的松屋百货。这让我想起了美国电影《东京暗黑街·竹之家(竹屋)》(1956年,导演萨缪尔·富勒),其中也有在这栋建筑中的动作场景,我参考了那些画面。

——关于奶油苏打,虽然它只出现在回忆场景和沙代与水木的对话中,却成了粉丝间的热门话题。

昭和时代的孩子,提到怀旧回忆,大概就是奶油苏打吧(笑)。关键是,它虽然出现了,却没有实际喝的场景。象征着长大后触不可及的、逝去的幸福记忆。当时,“银座的咖啡馆”首推资生堂咖啡馆,那里的招牌饮品正是原创的“冰淇淋苏打”。据说,作家永井荷风、谷崎润一郎和森鸥外都是常客。

——丙江旅馆房间里出现的男人的脚和宝石,究竟是什么来头?

那是来自外地的宝石推销员,浪费成性的丙江把他当成了“肥羊”。在那种村子里,外来人被视为“稀客”,而丙江则对这些稀客下手。那男人被设定为丙江众多情人中的一个。

——想了解乙米和长田的关系,之前您在访谈中提到过谷崎润一郎作为类比。

是的,不过那两人是柏拉图式的关系。剧本中已有描写,但在绘制分镜时,我脑中的想象又不断扩展(笑)。起初,周围的工作人员也觉得“为什么会是这两人?”然而上映后,反响非常热烈,大家都在说:“果然是这样啊!”(笑)

——在时麿的尸体被发现的场景中,有一位亲属低声说了句“啊,那是窖神啊……”。这是否意味着,对于村民来说,窖本身成为了一种信仰的对象?

是的。这是我在制作分镜时设想的一个背景设定。窖与村子之间有着很长的历史。或许在很久以前,当幽灵族来到这里时,村民们最初是将他们藏匿起来的。

——简直就像《八墓村》一样。

没错。幽灵族因为他们的特殊性,也成了被崇拜的对象。然而,当村民发现他们有利用价值后,心态开始发生变化。由于日本人特有的对于牺牲他人的愧疚感,渐渐将他们神化,祭拜为神灵。

——电影中,龙贺一族的牺牲者都被射穿了左眼,婴儿鬼太郎也没有左眼。这些“左”之间的联系,是否有特别的演出意图?

在最后,咯咯郎拔出的长枪刺中了骷髅的左眼。从剧情来看,那是因缘的起点。因缘和因果的可怕之处在于,它不分善恶,会影响所有相关的人。因此,所有的伤害都落在“左”这个位置。至于鬼太郎的左眼缺失,如果从这部电影的逻辑来看,他的左眼问题是因为他承接了村子里这个故事的延续。

——最后,虽然水木失去了记忆,但却保住了性命。这是否有特别的原因?

从更元叙的角度来说,水木是一个虚构的角色,而现实中存在的,是在战争中牺牲的无数年轻人。水木这个角色,体现了他们渴望活着回来的心愿。正是这种愿望保护了水木。我们不能再让他死去一次。

——最后,作为改编水木茂作品的动画电影,古贺导演觉得这部电影是否实现了您想要表达的理念?

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——“妖怪究竟是什么?” 妖怪并非完全独立于人类的存在,而是源自人类的想象。这种从妖怪视角看待事物的独特魅力,正是水木作品的一大特色。实际上,战后日本人虽然有反省,但始终没有真正总结过去的教训。比如,日本企业的组织运作方式,保留了很多日本军队当年的错误做法。我希望能够重新审视这些问题。以一种带有距离感的、冷静的角度去看待——这既是妖怪的视角,也是水木作品的视角。在这部电影中,我认为我们坚持表达了这一点,而且没有矫揉造作、刻意迎合,因此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。

电影都有自己的命运。这部电影上映半年多,仍然在被人谈论和关注,这完全是因为粉丝们认真地观看、传播的结果。对我们来说,这种认可让人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。希望大家能在欣赏这部蓝光版电影时,感受到我们满怀感激之情的作品。

古贺豪 简介

隶属于东映动画的动画演出家、导演。主要参与作品包括《DokiDoki! 光之美少女》(系列导演)、《剧场版 咯咯咯的鬼太郎 日本爆裂!》(导演)、《咯咯咯的鬼太郎》第六部(演出)等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